2020年8月15日上午 主持人: 羅達 |
08:30-09:00 |
注 冊 |
09:00-09:25 |
致 辭 |
09:25-09:30 |
合 影 |
報告題目及報告人 |
09:30-09:40 |
題 目: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簡介 報告人:劉耀光院士 單 位:華南農業大學 |
09:40-9:50 |
題 目:廣東的數字農業經濟 報告人:(待定) 單 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
9:50-10:10 |
題 目:多尺度作物表型設施在智能化水稻栽培中的應用 報告人:丁豔鋒副校長 單 位:南京農業大學 |
10:10-10:30 |
題 目:一二三産融合的數字智慧農業生産模塊 報告人:羅達研究员 單 位:中科院地理所 |
10:30-10:40 |
茶 歇 |
10:40-11:00 |
題 目:農業大數據與作物分子設計 報告人:邱樹青副院長兼研發總監 單 位:武漢雙綠源創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11:00-11:20 |
題 目:作物表型組技術研發與應用 報告人:杨万能教授 單 位: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 |
11:20-11:40 |
題 目:遙感技術在數字農業中的應用 報告人:刘焕军研究员 單 位:地理所 |
2020年8月15日下午 主持人:于合龍 |
13:00-13:20 |
題 目:智慧農業與智能農業裝備 報告人:何勇 單 位:浙江大學 |
13:20-14:40 |
題 目:農業信息無源智能感知 報告人:应义斌 單 位:浙江農林大學 |
14:40-15:00 |
題 目: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领域的热点问題 報告人:杨印生 單 位:吉林大學 |
15:00-15:20 |
茶 歇 |
15:20-15:40 |
題 目:農業災害風險精准預警與智慧風險防控平台 報告人:張繼權 單 位:東北師範大學 |
15:40-16:00 |
題 目:計算機視覺農業應用 報告人:徐艳蕾 單 位:吉林農業大學 |
16:00-16:10 |
題 目:數字智慧農業在吉林省的應用 報告人:郭家成 單 位:長春天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16:10-16:20 |
題 目:食者無憂 報告人:姜林 單 位:食者無憂(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1)特邀報告人:刘耀光
植物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現任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植物育性發育的分子遺傳和基因工程研究。在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與恢複性、雜種不育與親和性、光溫敏不育性等遺傳系統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機理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性研究成果。
(2)特邀報告人:丁艳锋
1966年4月生,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江苏省、教育部、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項。
(3)特邀報告人:周济
英國皇家生物學會會士;南京農業大學作物表型組學交叉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周濟實驗室主任,博導;英國國立農業植物研究所、劍橋作物研究中心數字科學研發部門主管、創新實驗室主任。在傳統表型采集和分析算法基礎上,依托南農大、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和超算中心,專注于高通量植物表型分析算法、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算法在表型分析中的開發和應用。研究成果被多家歐洲媒體報道或專訪,包括英國國家媒體如ITV,BBC,Guardian,Cambridge Network等。
(4)特邀報告人:羅達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主持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項目、科技部973項目、科技部國家“863”計劃項目、農業部轉基因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歐盟第六框架研究計劃等項目。 研究方向:高等植物花發育的分子機理和分子設計。
(5)特邀報告人:邱树青
博士,武漢雙綠源創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兼项目部总监。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博士。曾任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访问学者、副研究员,世界500强企业中化集团旗下种子研发中心经理。在SCIENCE、PNAS、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BMC Plant Biology等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累计申请發明專利53项,其中5项已经获得授权;累计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7件,其中11件已经获得授权。研究领域涉及水稻籼粳亲和性研究、水稻基因组育种、品种定向改良等。
(6) 特邀報告人:杨万能
博士,教授,作物信息教研室/中心副主任,负责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表型组学团队和平台建设。长期从事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现为国际植物表型组学会会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植物表型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获批發明專利11项,转让1项,相关表型产品技术在全国20多家單位推广示范59套,显著提高作物表型检测效率,促进作物功能基因组和作物育种研究。
(7)特邀報告人:刘焕军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爲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中國科學院遼河源水源地生態農業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土壤與作物期刊編委、中國土壤學會土壤遙感與信息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土地利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遙感學會常務理事。
(8)特邀報告人:何勇
主要從事數字農業、農業物聯網、農村信息化、農用航空和智能農業裝備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主持國家86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項目50余項。發表論文400余篇, SCI收錄300余篇,其中9篇論文入選ESI近10年農業科學高被引論文。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本,主編國家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各1本。獲發明專利140多項、軟件著作權40多項。
(9)特邀報告人:应义斌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浙江省特级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农业杰出科研人才、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现任浙江農林大學党委副书记、校长。长期从事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快速感知技术装备和机器人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坚持工程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境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二百余篇,其中IF>5的论文三十余篇,并有近三十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农业工程权威期刊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上,H指数32。
(10)特邀報告人:杨印生
吉林大學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系统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科學研究工作,是吉林省高级专家和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曾获原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特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11)特邀報告人:張繼權
1965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综合灾害与环境风险评价和防范、生态安全评价与综合调控研究。主持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十二五”科技支撑、“十三五”重点研发、973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攻关等科研項目100多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12)特邀報告人:徐艳蕾
1979年10月,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會評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通訊評議專家,長春市農業信息化理事、中國農機學會青年委員。
近年来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及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項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發明專利4項。